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小议民间借贷案件中借款本金数额的审查与认定/吴珏

时间:2024-07-24 12:39:2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8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与现状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

  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委会纪要中确定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从事非金融业务的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借贷人民币、港币、澳元、台币、外币及国库券等有价证券的行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机构发放贷款的,属于民间借贷,但法律、司法解释对其有特别规定,应当按照特别规定处理。

  (二)民间借贷案件高发的原因

  随着国家关于借贷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推进,投资渠道渐渐收紧。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现有缺陷,难以满足信贷需求。虽然我国出台了各类规范民间借贷的通知和意见,但是仍然无法制约越来越复杂和成熟的民间借贷市场。供需矛盾、监管缺失,导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不断攀升,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民间借贷案件高发的隐患

  由于民间借贷规模空前,越来越多的职业放贷人和小额贷款公司涌现,而这其中大部分职业放贷人采取低门槛、无担保、只要按期归还高利即可无限期推迟本金归还的方式吸引大批借款人,并从中谋取高额利息的收入。而这其中还隐藏着许多不被法律保护的非法借贷关系,如赌债、非法集资、传销等,均以民间借贷的面目出现,增加法院审理案件的难度。

  在这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难点即借条中载明的数额与实际交付的数额并不一致,这对法官在庭审中的审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借款本金与实际交付数额不符的情形与困境

  (一)虚假案件。原被告之间实际上不存在借贷关系,但是由于被告一方所欠债务过多无力偿还,遂与原告串通,假借借款之名,书写假借条,以求法院出具法律文书确定债权债务,后在分配中可以获得利益。该类案件如果数额较小,按照交易习惯一般不需要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支付,在审理过程中除了依据借条之外,很难再进行其他审查。

  (二)利息预先扣除。笔者审理的大部分借贷案件除了被告下落不明的以外,被告只要到庭,80%均以利息预先扣除为由进行抗辩。按照举证责任分配,由被告来对利息预先扣除的事实进行举证,但存在原告银行取款及打款凭证均为被告所述实际借款数额,原告则称其余均为现金,在实践中也难以审查。

  (三)借条所载均为利息。这样的借条大多出现在一个案件有多份借条,只有一份包含本金,其余均为本金所产生利息的借条。而利息所涉借条大部分为小额,要求原告证明支付太过严格,而被告几乎没有途径进行取证和举证。

  三、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该问题的审查与认定

  (一)重视送达。民间借贷案件中有许多被告举债过多,在外躲债,通过村委和社区很难寻找到被告下落。如草率进行公告,在程序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在实体上,仅通过原告的陈述与借条本身,对事实的认定很可能出现偏差。如被告再次出现,则很可能因为新证据提出上诉或者启动再审程序。因此在送达过程中,应多关注与被告家人的沟通,将法律后果言明,并采取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途径与被告本人取得联系,即使被告不愿意出面,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对借款事实进行核实,如有异议则可以在庭审中着重考察原告陈述。

  (二)强化庭审对抗。首先,由原告对借款合意、数额、期限、利息、交付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尤其对于庭审时被告拒不到庭的情况,应先向原告释明做虚假陈述的法律后果,并对借款过程做更详细的询问。其次,举证责任的灵活分配也能对案件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原被告关系、借款目的与用途、借款来源、借据形成、偿还方式等经双方陈述后,对案情做出综合分析以下有几个案例:

  1、原告主张两次借款共计14万元,每次7万元,均有借条,被告为一对夫妇,丈夫对其签订的借条真实性没有异议,而妻子陈述对借款事实毫不知情,只有7万元系真实借款,另7万元并不真实存在,系虚假诉讼。在庭审中,法庭主要针对借款来源,借款方式,借条出具方式,现金形态,交付方式等对原告进行了详细的询问,而原告代理人在几次帮助回答被制止后,原告本人对借款的过程不能完整表述,而被告陈述不能与原告相互映证,因此法官对借贷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怀疑可能是假借借款之名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原告进而需要进一步举证借贷事实。原告后撤回对被告妻子的起诉,后原告放弃部分诉请后达成调解协议。

  2、原告主张本金为50000元,被告主张利息仅为45000元。而在庭审过程之中,原告对款项来源做了明确的陈述,系一次性从某银行提取50000元现金,而被告辩称原告仅从银行提取45000元,并将提款银行信息提供。此时,关于交付事实,双方争议非常明确,则可将举证责任分配给原告,要求其出示50000元的取款凭证,或由法院向提款银行调取相关取款信息。该案最后由法院调取相关流水信息后,原告放弃了部分诉讼请求。

  3、原告主张借款共计16万元,共有5份借条;被告抗辩5份借条本金仅占5万元,其余均为利息。除去借条以外,原告没有其他证据作证,庭审中被告举证一份录音资料,录音内容有“本金只有5万,利息那么高”“你明明知道我去赌钱”的陈述,而被告在录音中的陈述虽然没有直接进行确认,但从未进行否认,而且陈述“你借的时候兄弟长兄弟短,我也输钱的,这种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虽然录音证据的证明力虽然有限,但是在该案中,被告的借贷本金以及借贷事实的合法性给出了令法官能够产生合理怀疑的证据,于是将举证责任分配给原告,要求其进一步举证借贷事实以及对不知道借款用途的事实。而原告并无其他证据,后以双方自行协商处理。

  四、小结

  民间借贷案件从形式上来看,确实证据较少,基础法律关系较为明晰,但随着当事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庭审对抗也不断深化和激烈,对法官审理案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审理过程中坚持当事人举证与法官依职权主动审查,透过表象,认定事实,对维护金融秩序与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

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的决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29号

《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的决定》已经2009年12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的决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作如下修改:

一、第四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采区开采前必须按照生产布局合理的要求编制采区设计,并严格按照采区设计组织施工。”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的,该采区最多只能布置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原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分别改为第四款、第五款、第六款、第七款。

二、第五十条第三款修改为:“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且加强支护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20m;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其他采煤工作面,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m。安全出口和与之相连接的巷道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生支架断梁折柱、巷道底鼓变形时,必须及时更换、清挖。”

三、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应当设在进风风流中;该硐室采用扩散通风的,其深度不得超过6m、入口宽度不得小于1.5m,并且无瓦斯涌出。”

第二款修改为:“井下个别机电设备设在回风流中的,必须安装甲烷传感器并具备甲烷超限断电功能。”

四、删除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

五、第一百三十七条修改为:“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或等于20m3/min、进回风巷道净断面8m2以上,经抽放瓦斯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要求和增大风量已达到最高允许风速后,其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仍不符合本规程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可采用专用排瓦斯巷,专用排瓦斯巷的设置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工作面风流控制必须可靠。

“(二)专用排瓦斯巷必须在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系统之外另外布置,并编制专门设计和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将工作面回风巷作为专用排瓦斯巷管理。

“(三)专用排瓦斯巷回风流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2.5%,风速不得低于0.5m/s;专用排瓦斯巷进行巷道维修工作时,瓦斯浓度必须低于1.0%。

“(四)专用排瓦斯巷及其辅助性巷道内不得进行生产作业和设置电气设备。

“(五)专用排瓦斯巷内必须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当有防止产生静电、摩擦和撞击火花的安全措施。

“(六)专用排瓦斯巷必须贯穿整个工作面推进长度且不得留有盲巷。

“(七)专用排瓦斯巷内必须安设甲烷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应当悬挂在距专用排瓦斯巷回风口10—15m处,当甲烷浓度达到2.5%时,能发出报警信号并切断工作面电源,工作面必须停止工作,进行处理。

“(八)专用排瓦斯巷禁止布置在易自燃煤层中。”

六、第一百四十八条修改为:“抽放瓦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抽放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采空区瓦斯时,必须经常检查一氧化碳浓度和气体温度参数的变化,发现有自然发火征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二)井上下敷设的瓦斯管路,不得与带电物体接触并应当有防止砸坏管路的措施。

“(三)采用干式抽放瓦斯设备时,抽放瓦斯浓度不得低于25%。

“(四)利用瓦斯时,在利用瓦斯的系统中必须装设有防回火、防回风和防爆炸作用的安全装置。

“(五)抽采的瓦斯浓度低于30%时,不得作为燃气直接燃烧;用于内燃机发电或作其他用途时,瓦斯的利用、输送必须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七、删除第一百六十八条表3中“本规程第一百三十六条所规定的装有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一行。

八、第一百七十六条修改为:“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煤(岩)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下同)的煤层或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为突出煤层;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为突出矿井。

“煤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发生事故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立即进行突出煤层鉴定;鉴定未完成前,应当按照突出煤层管理:

“(一)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的。

“(二)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的。

“(三)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或被鉴定为突出煤层的。

“突出矿井及突出煤层的鉴定,由煤矿企业委托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煤矿企业应当将鉴定结果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并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新建矿井的煤层突出危险性应当根据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经评估认为有突出危险的新井,其建井期间应当对开采煤层及其他可能对采掘活动造成威胁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

九、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修改为:“石门揭穿(开)突出煤层前,当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经检验措施有效后,方可用远距离爆破揭穿(开)煤层;若经检验措施无效,必须采取补充防治突出措施直至有效。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方可直接采用远距离爆破或震动爆破揭穿(开)煤层。”

十、第二百零九条修改为:“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采掘工作业时,隔离式自救器应当悬挂或存放在其3m的范围内。”

十一、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雨季受水威胁的矿井,应当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并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必须立即停产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只有在确认暴雨洪水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十二、第二百七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应当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或在正常排水系统基础上另外安设具有独立供电系统且排水能力不小于最大涌水量的潜水泵。”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在其他有突水危险的采掘区域,应当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不具备设置防水闸门条件的,必须制定防突水措施,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原第二款改为第三款,并增加一项作为第(八)项:“防水闸门必须灵活可靠,并保证每年进行2次关闭试验,其中1次应当在雨季前进行,关闭闸门所用的工具和零配件必须专人保管,专地点存放,不得挪用丢失。”

原第三款改为第四款。

十三、第二百七十四条修改为:“井下防水闸墙的设置应当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决定,防水闸墙的设计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施工,投入使用前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组织竣工验收。”

十四、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和充水条件分析,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

第三款修改为:“探水孔的布置和超前距离,应当根据水头高低、煤(岩)层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设计中具体规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核定企业经营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

工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核定企业经营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
工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了正确核定各类企业的经营范围,促使企业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保护合法经营,制止非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现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三条,就核定企业经营范围问题作如下具体规定:
一、企业的经营范围,是指政府批准企业从事经营的行业、商品(产品)类别或服务项目,是国家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企业都应当有明确的经营范围,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从事合法经营。
二、核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当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国家有专项或专营规定的,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或专营规定审核。地方规定与国家规定不相符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三、核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当有明确的行业界限,并且与企业的注册资金、场地、设备、从业人员和技术力量相适应,可以一业为主,兼营与主业相关的其它行业的产品或商品,但不得反向经营。
四、核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在掌握上,对生产型、科技型的企业可以宽一些,对商业企业应当从严;对零售企业可以宽一些,对批发企业应当从严;特别是对经营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消费品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核定。
五、核定企业经营范围的用语要准确、规范,分类要明确、合理,不能使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进出口业务”、“其他”等界限不明、含义不清的用语。企业的经营方式应当与经营范围的内容相符。



1989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