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方在内地一方在香港的离婚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

时间:2024-05-29 02:04:4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8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方在内地一方在香港的离婚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方在内地一方在香港的离婚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

1979年10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吉高法字〔1979〕65号请示报告收悉。关于离婚当事人一方在内地一方在香港应如何处理的问题,仍可按照我院1956年7月21日(56)法研字第7374号复函办理。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工业集中区土地清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工业集中区土地清理办法的通知
宿政办发〔2008〕181号 2008年9月24日



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骆马湖示范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工业集中区土地清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工业集中区土地清理办法

  第一条 为依法清理和盘活存量土地,严格处置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示范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等(以下统称“工业集中区”)的土地清理工作。
  第三条 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乡镇工业集中区未设管委会的,由乡镇政府代行职能,下同)为本辖区土地清理工作的责任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及项目引进单位应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土地清理的各项工作。
  第四条 按照以用为先、产出为本的要求,下列情形列入土地清理范围:
  (一)圈而未用土地。1.以红线圈占的项目预留地和已批未供的国有存量土地;2.已办理供地手续,但超过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规定的开工时间尚未开工建设的土地;3.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未明确开工日期的,自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生效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土地;4.虽经批准延长动工开发建设期限(只允许延期一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但超过批准延长期限仍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土地。
  (二)停工、停建项目用地。即项目虽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不足立项批文总投资额的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的。
  (三)建而未产、产而无效或低效工业用地。即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后,年亩均纳税总额低于5000元的(不含使用标准厂房的企业和政策性免税的企业)。
  (四)单宗项目用地(含分期开发建设)范围内未建设土地连片面积在15亩以上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本条第一款第2、3、4项和第二款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号)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清理和处置。列入清理范围的项目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
  第五条 土地清理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标准,建立辖区内工业项目用地清理台账,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
  (二)对确认的拟清理项目和土地,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项目引进单位,根据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拟定初步处置意见,形成处置方案,报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审批。如拟清理土地上依法设立抵押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告知抵押权人该宗地拟处置情况。
  (三)处置方案经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批准后,有关的国土、税务、财政、城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实施。
  (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将项目用地情况及清理意见通知项目引进单位。
  (五)项目引进单位根据清理意见,认真协助做好投资人工作,确保清理意见落实到位。
  第六条 对被清理土地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一)无偿收回。对未按进区合同的约定进行项目建设仅实施红线圈占、围墙圈占的建设预留地,由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下达解除合同通知书,取消用地红线、拆除围墙,收回土地;对依法供地后土地闲置满两年的,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二)限期开工。土地闲置时间未满一年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联合下发《限期开工建设通知书》,由项目引进单位督促其按规定或约定时间开工建设。土地闲置满一年的,在下发《限期开工建设通知书》督促开工建设的同时,征收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满两年的,按前款方式处理。
  (三)限期投产达效。对虽建成但未按进区合同约定时间投产并缴纳税收的企业,由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下发《限期投产达效通知书》,由项目引进单位督促其按约定时间投产达效。
  (四)有偿收储。对因规划调整改变用途需要收回或企业主动申请政府回购或因粗放利用需要协商收回的土地,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与进区企业签订土地收储协议。土地价款主要依据原土地使用权人实际取得土地的价格,不包括工业集中区给予的基础设施配套补偿。拆迁、土地补偿等费用的测算以及补偿方式由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
  (五)协商置换。对已经达到“三通一平”形成工业用地条件,但停工、停建、建而未产、产而无效或亩均年纳税总额在5000元以下的项目,鼓励新进企业与原用地企业自行协商,达成协议报经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批准后实施项目用地置换。其用地转让价格不得高于实际取得价格,地面资产补偿额度不得超过实际投资额。通过协商签订土地转让协议的用地置换,符合土地转让条件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六)分割转让。对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但未建设连片面积在15亩以上的土地,鼓励新进企业与原用地企业签订土地转让协议,报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批准后实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转让后形成的现状宗地,符合土地转让条件的,分别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七)补交土地出让金。对经批准改变用途已建成的企业,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用地单位签订补充合同,按照现状用途进行地价评估,补交土地出让金;对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企业,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征得规划部门同意后,按评估价补签出让合同,补交土地出让金。
  (八)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作出的其他处置方式。
  第七条 提高建设用地闲置成本。
  (一)加大土地闲置费征收力度。凡被认定为闲置土地的,按以下标准收取土地闲置费: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工业用地,按土地出让金总额的15%征收;经营性用地按土地出让金总额的10%征收;以划拨和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每亩3000元的标准征收。
  (二)严格执行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凡被认定为闲置土地的,土地使用税按所在地段年税额标准征收,不得降低征收标准。
  (三)以收定奖。凡进区企业,地方财政奖励优惠期从合同约定应投产的当年起算,不予顺延;对达到进区合同约定税收标准,或进区合同虽没有约定税收标准,但亩均年纳税总额在50000元以上的企业,按市有关优惠政策兑现奖励;对亩均年纳税总额在50000元—5000元之间的企业,按市有关优惠政策减半奖励;对亩均年纳税总额5000元以下或无税收的企业,全额收取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其他税费,不予返还或奖励。
  第八条 鼓励使用闲置土地和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一)凡使用闲置土地或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的项目,地方财政奖励优惠期从进区企业与管委会签订合同承诺的投产期计算。
  (二)土地转让涉及的契税、营业税等应按规定缴纳;所在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第九条 明确奖惩措施。
  (一)实行盘活闲置土地与招商引资实绩挂钩。对通过各种措施促进闲置土地的使用和盘活,视同新引进项目进行考核。
  (二)对使用闲置和盘活存量土地的工业项目,免缴房屋转让手续费、产权登记费等费用;对所缴纳的契税、营业税等地方留成部分扣除10%征收经费后,由财政返还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由管委会奖励给缴税企业。
  (三)对未及时盘活、利用土地的引资单位和个人,进行定期通报,从新的招商引资实绩中按比例扣除。
  第十条 年度闲置土地面积及盘活利用实绩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认定,列入年度土地“三清”考核内容。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组织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部 水利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关于组织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建设厅(建委)、水利厅、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和国务院全社会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推动资源节约工作,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水利部、国家质检总局决定今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和重点
  检查目的:摸清高耗能、高耗水地区和行业节能、节水情况及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强化政府对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能,推进企业依法用能、用水。
  检查重点:重点用能单位、用水大户和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焦炭等生产企业,重点耗能设备和器具生产企业,部分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二、检查内容
  (一)各地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水法》及其配套法规情况。
  (二)重点用能单位、高耗电企业和行政机关节能管理情况。
  1.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包括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能源消费统计和报告制度、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节能工作责任制、能源管理岗位设立情况、节能奖惩情况及主要用能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等情况。
  2.重点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执行淘汰落后用能设备情况。
  3.《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规定的9种高耗电产品生产企业执行电耗最高限额标准情况;用电负荷在500千瓦及以上或年用电量在300万千瓦时及以上单位的电平衡测试情况以及节约用电措施落实情况。
  4.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宾馆、饭店、商厦、写字楼等公共设施依法用能、节约用电情况。
  (三)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贯彻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规定的执行情况,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有“节能篇(章)”及其评估情况;贯彻行业节能设计技术规定和标准的执行情况。
  (四)重点耗能设备和器具生产企业执行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情况。重点检查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家用电动洗衣机、单端荧光灯、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管形荧光灯镇流器等9个产品生产企业执行国家能效标准情况;市场抽查用能产品的能耗(能效)指标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五)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情况,针对严寒、寒冷采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部分夏热冬暖地区重点检查:
  1.贯彻民用建筑(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情况。
  2. 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在设计和图纸审查、竣工验收过程中贯彻建筑节能要求的措施。
  3.2001-2003年度重点开发项目(县城、地级市5万平方米,省会及直辖市10万平方米)建设全过程对建筑节能标准的落实,包括立项、可研、报建、施工、监理、竣工验收。
  (六)用水大户取水和节水情况。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开展情况(节水设施“三同时”)。
  2.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及监督管理情况(取退水地点及计量,取水许可证发放及年检,水资源费征收)。
  3.取用水计划、取水定额、水价制度执行情况。
  4.抽查用水单位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单位产品取水量、水平衡测试、水价、水重复利用率等)。
  5.节水技术和设施及节水器具推广情况。海水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再利用情况。
  (七)国务院资源节约活动落实情况。
  三、工作方式和步骤
  检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水利部、国家质检总局共同组织。检查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自查阶段。时间安排在2004年8-9月,各地方组织有关单位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进行自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检查总结报当地有关主管部门。
  第二阶段为监督检查阶段,包括地方监督抽查和国家督促检查。时间安排在10-11月。地方监督抽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联合建设厅(建委)、水利(水务)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组织实施,于2004年12月底前上报检查总结报告,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国家督促检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水利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和专家参加,对各地贯彻落实本通知情况以及自查和地方监督抽查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检查工作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直接访谈、深入基层和有关单位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检查工作可以委托具有节能、节水监督检查资质的单位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要会同建设厅(建委)、水利(水务)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地的检查工作做出部署,及时发现和处理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协调、督促和指导工作,保证检查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四、工作要求
  (一)各地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建设厅(建委)、水利(水务)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本次专项检查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部门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周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
  (二)各地在自查和监督检查工作中要切实按照通知要求,从全局利益出发,一定要做到客观调查,认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解决措施,并将检查情况如实报告。
  (三)检查组一定要深入基层和群众,认真检查,注意收集第一手资料,听取群众意见,防止检查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对发现的问题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并如实报告。在检查中要轻车简从,严格执行廉政规定。
  (四)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节能法规和专项检查工作,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深入持久地推进全社会的资源节约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 建设部 水利部 国家质检总局

                    二○○四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