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青海省草原使用权流转办法

时间:2024-06-25 15:31:2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1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海省草原使用权流转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草原使用权流转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21号 2001年8月16日 2001年8月2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条 为规范草原使用权流转行为,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依法承包或固定给牧户、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经营使用的国有草原及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草原。
未实行承包的草原不得流转。在草原承包经营期限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草原进行适当调整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草原使用权流转应遵循自愿、有偿、合法的原则,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不得改变草原用途。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当事人依法进行草原使用权流转。
第四条 草原使用权能够就近流转的,应当就近流转。
牧民承包经营的草原,优先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流转,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不能实现流转的,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流转。
第五条 当事人认为草原使用权需要流转的,可以依法流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鼓励草原使用权流转:
(一) 无牲畜或者牲畜较少的;
(二) 已不从事畜牧业生产的;
(三) 丧失畜牧业生产劳动能力的;
(四) 已不在当地经常居住的;
(五) 因其他原因不能正常使用承包草原的。
第六条 草原使用权流转形式:
(一) 转让,是指承包方将其承包经营的部分或者全部承包草原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让渡给第三方,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签订的草原承包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终止,由第三方与发包方重新确定承包关系,签订草原承包合同,并向草原使用证发证机关办理权属变更手续,更换证书;
(二) 转包、出租,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者全部承包草原转给第三方经营,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合同继续有效;
(三) 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因草场差异,将牲畜相互调剂放牧,原草原承包合同继续有效;
(四) 入股,是指承包方以草原使用权折价入股,与他人联合经营,以入股草原使用权作为分红依据,原草原承包合同继续有效;
(五) 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形式。
第七条 草原使用权流转的第三方必须具有从事畜牧业生产能力,履行草原保护和建设义务,不得掠夺性经营。
第八条  草原使用权进行流转后,第三方需要再次流转的,应经承包方和发包方同意。
第九条 不得以草原使用权作抵押或顶抵债务。
第十条 草原使用权按下列程序流转;
(一) 牧民承包经营的草原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的,由承包方和第三方共同向发包方提出申请,经发包方同意后,方可流转;
(二) 牧民承包经营的草原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由承包和第三方共同向发包方提出申请,经村(牧)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牧)民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三) 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的草原在本单位内流转的,由承包方和第三方共同向本单位提出申请,经本单位同意,方可流转;
(四) 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的草原对外进行流转的,由享有草原使用权的单位和第三方共同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草原使用权流转价款及其支付方式,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第十二条 经批准或者发包方同意,草原使用权流转的,承包方与第三方应依法签订草原使用权流转合同,合同主要包括下列条款:
(一) 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和住所;
(二) 草原面积、四至界限、等级和主要设施;
(三) 流转价款及其支付方式;
(四) 流转形式和期限;
(五) 草原保护和建设责任;
(六) 草原建设成果的补偿和归属;
(七) 违约责任。
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制订草原使有权流转合同的示范文本。
第十三条 承包方与第三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原草原承包合同的有效期限。
第十四条 承包方应自草原使用权流转合同生效之日起30日内,将合同副本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草原使用权流转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指导当事人进行草原使用权流转,调解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纠纷,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流转行为。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发生流转草原的等级和载畜量进行测定,督促当事人履行草原保护和建设义务。
第十七条 承包方应当对第三方使用流转草原的情况进行监督,第三方破坏草原植被,造成草原等级下降的,承包方有权要求第三方停止侵害,也可要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八条 草原使用权流转后,当事人应当依法和按照合同约定缴纳税费。
第十九条 草原使用权流转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应本着公平合理、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当事人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 经批准或者发包方同意擅自进行草原使用权流转的,对双方当事人每公顷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二)第三方不履行草原保护和建设义务,造成草原等级下降的,每公顷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改变草原用途,在流转草原上擅自开矿、采金、挖沙、取土等破坏草原植被的,除责令限期恢复植被外,按实垦公顷数,每公顷处以开垦前3年平均产值10倍的罚款。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流转合同无效,第三方应当将取得的草原使用权归还承包方,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双方当事人依法承担。
第二十一条 草原使用权流转当事人违反草原使用权流转合同约定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委托草原监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草原使用权流转管理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畜牧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青海省草原使用权流转办法》经2001年8月2日省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颁布施行。

交通银行关于印发《交通银行储蓄卡标准》的通知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关于印发《交通银行储蓄卡标准》的通知
1995年11月7日,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各管辖分行、直属分行:
现将《交通银行储蓄卡标准》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执行。凡不符合本标准的,应在1996年3月底前做好换卡工作。

附:交通银行储蓄卡标准
一、交通银行储蓄卡凸字标准
第一行 ××××× ××× ×××× ××××
第二行 ××× ××× ×××
第三行 ××/××

说明:
1.第一行,标识号码行,共16个数字,分4组,组间为空格。详见附录。16个数字内容为:
左起1--5位为联行号
左起6--8位为所号
左起9--15位为帐号序号
左起16位为校验位
2.第二行为持卡人姓名的汉语拼音行。
3.第三行为发卡年、月。
第二行、第三行位置详见附录。
二、交通银行储蓄卡磁道信息格式标准
交通银行储蓄卡第二磁道信息内容
----------------------------------------------------------------------------------------------
| 序 | 名 称 |字 数| 内 容 及 说 明 |
|------|----------------|------|--------------------------------------------------------|
| 1 | 起始标记 | 1 | “;” |
|------|----------------|------|--------------------------------------------------------|
| 2 | 主帐号 |18 | “66”+帐号 |
|------|----------------|------|--------------------------------------------------------|
| 3 | 字段分隔符 | 1 | “=” |
|------|----------------|------|--------------------------------------------------------|
| 4 | 国家代码 | 3 | “156”中国 |
----------------------------------------------------------------------------------------------
续表
----------------------------------------------------------------------------------------------
| 序 | 名 称 |字 数| 内 容 及 说 明 |
|------|----------------|------|--------------------------------------------------------|
| 5 | 发卡日期 | 4 | 年月 |
|------|----------------|------|--------------------------------------------------------|
| 6 | 特性代码 | 3 | “710” |
|------|----------------|------|--------------------------------------------------------|
| 7 | 附加数据 | 8 | 全 0 |
|------|----------------|------|--------------------------------------------------------|
| 8 | 结束标记 | 1 | “?” |
|------|----------------|------|--------------------------------------------------------|
| 9 | 纵向校验码 | 1 | 自动产生 |
----------------------------------------------------------------------------------------------
交通银行储蓄卡第三磁道信息内容
----------------------------------------------------------------------------------------------
| 序 | 名 称 |字 数| 内 容 及 说 明 |
|------|----------------|------|--------------------------------------------------------|
| 1 | 起始标记 | 1 |“;” |
|------|----------------|------|--------------------------------------------------------|
| 2 | 格式代码 | 2 |“01” |
|------|----------------|------|--------------------------------------------------------|
| 3 | 主帐号 |18 |“66”+帐号 |
|------|----------------|------|--------------------------------------------------------|
| 4 | 字段分隔符 | 1 |“=” |
|------|----------------|------|--------------------------------------------------------|
| 5 | 国家代码 | 3 |“156”中国 |
|------|----------------|------|--------------------------------------------------------|
| 6 | 货币代码 | 3 |“156”人民币 |
|------|----------------|------|--------------------------------------------------------|
| 7 | 金额指数 | 1 |“0”基数乘10的0次幂 |
|------|----------------|------|--------------------------------------------------------|
| 8 | 周期授权量 | 4 |“3000”一日中可取最大金额 |
|------|----------------|------|--------------------------------------------------------|
| 9 | 本周期余额量 | 4 |按周期余额量递减 |
|------|----------------|------|--------------------------------------------------------|
|10 | 周期起始日期 | 4 |YDDD Y--年度尾数DDD--001--336 |
|------|----------------|------|--------------------------------------------------------|
|11 | 周期长度 | 2 |01 1天 |
|------|----------------|------|--------------------------------------------------------|
|12 | 密码重输次数 | 1 |3 输错递减 |
----------------------------------------------------------------------------------------------
交通银行储蓄卡第三磁道信息内容
----------------------------------------------------------------------------------------------
| 序 | 名 称 |字 数| 内 容 及 说 明 |
|------|----------------|------|--------------------------------------------------------|
|13 | 个人标识号 | 6 |各行自定 |
|------|----------------|------|--------------------------------------------------------|
|14 | 交换控制符 | 1 |“7”限制在市内系统内交换 |
|------|----------------|------|--------------------------------------------------------|
|15 | 帐号类型 | 2 |“10”1:储蓄卡帐户,0:保留待分配 |
|------|----------------|------|--------------------------------------------------------|
|16 | 第一辅帐类型 | 2 |“00”未用 |
|------|----------------|------|--------------------------------------------------------|
|17 | 第二辅帐类型 | 2 |“00”未用 |
|------|----------------|------|--------------------------------------------------------|
|18 | 发卡日期 | 4 |年月 |
|------|----------------|------|--------------------------------------------------------|
|19 | 卡序列号 | 1 |第一次发卡为“1”,然后加1 |
|------|----------------|------|--------------------------------------------------------|
|20 | 卡保密号 | 9 |全0 |
|------|----------------|------|--------------------------------------------------------|
|21 | 第一辅助帐号 |12 |全0 |
|------|----------------|------|--------------------------------------------------------|
|22 | 字段分隔符 | 1 |“=” |
|------|----------------|------|--------------------------------------------------------|
|23 | 第二辅助帐号 |12 |全0 |
|------|----------------|------|--------------------------------------------------------|
|24 | 字段分隔符 | 1 |“=” |
|------|----------------|------|--------------------------------------------------------|
|25 | 传送标记 | 1 |“0”包括所有附加数据 |
|------|----------------|------|--------------------------------------------------------|
|26 | 加密校验数 | 6 |全0 |
|------|----------------|------|--------------------------------------------------------|
|27 | 语言代码 | 1 |1:中文 2:英文 |
|------|----------------|------|--------------------------------------------------------|
|28 | 结束标记 | 1 |“?” |
|------|----------------|------|--------------------------------------------------------|
|29 | 纵向校验码 | 1 |自动产生 |
----------------------------------------------------------------------------------------------
三、其他说明
1.储蓄卡由总行储蓄部统一印制。
2.卡折并用。
3.密码存放在主机系统。

附录:
一、标识号码行:
标识号码行提供单行字符空间,ISO 7811/1规定该行最多可有19个字符位置,标称间距为每英寸7个字符。
位置规定(见图):
1.距离A,即标识号码中心线与卡下底边缘之间距离:21.42±0.12mm(0.843±0.005in)
2.距离B,即第1个字符位置中心线与卡的边缘之间的距离:10.18±0.25mm(0.401±0.010in)
3.该行第1个字符与最后一个字符中心线之间的最大积累公差(C的公差)±0.08mm(±0.003in)
二、姓名行和发卡年月行:
每行最多27个字符,标称间距是每英寸10个字符。
位置规定(见图):
1.距离D,即发卡日期行中心线与卡下底边缘之间距离:8mm±0.12mm
2.距离E,即姓名行中心线与发卡日期行中心线之间距离:6mm±0.12mm
3.距离F,即发卡日期行第一字符中心与卡的边缘之间的距离:21mm±0.12mm
三、字体及字符间距参照ISO 7811/1(1985)。


  对在判决、裁定生效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生效罪是执行阶段出现的妨害司法罪的一种,体现在刑法第313条,即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怎样理解它的犯罪对象、主体、客观这方面和主观这方面,正确的定罪,实践中经常出现,结合法学理论和实践理解,阐明如下:
  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构成
  (一)拒执罪的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主要是指有义务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4条和第77条的规定,对判决、裁定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某些个人,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与被执行人共同实施孺子牛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暴力抗拒人民法院执行判决、裁定,杀害、重伤执行人员的,依照本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定罪处罚。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偏听则暗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实施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对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
  (二)拒执罪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这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而故意拒不执行。如果确因不知判决、裁定已生效而未执行的,或者因某种不能预见或无法抗拒的实际困难而无法执行的,因为不属于故意拒不执行,所以不构成犯罪。至于行为人故意拒不执行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这并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三)拒执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惟一机关,它对各类案件制作的判决和裁定,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具体形式。判决和裁定一经生效,就具有法律强制力,有关当事人以及负有执行责任的机关、单位,都必须坚持执行。即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申诉,而不允许抗拒执行。本罪拒不执行的对象,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这里包括两层含义:(1)是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判决是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就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裁定是人民法院在诉讼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对诉讼程序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作为本罪对象的判决与裁定,包括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各类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但从审判实践看,主要是拒不执行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判决和裁定;至于刑事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很少有可能拒不执行。(2)是具有执行内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谓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包括已经超过法定上诉、抗诉期限而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以及终审作出的判决和裁定等。至于没有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因为尚不具备依法执行的条件,自然不会发生拒不执行的问题。
  经人民法院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书生效后,因而从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需要上来考虑,这种生效调解书也能成为本罪的对象,拒不执行刑事自诉案件、民事案件等诉讼中由法院主持达成并已生效的调解书的,也可以以本罪论处。
  (四)拒执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这方面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1、要有拒绝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行为
  所谓拒绝执行,是指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采取种种手段而拒绝履行。既可以采取积极的作为,如殴打、捆绑、拘禁、围攻执行人员,抢走执行标的,砸毁执行工具、车辆,以暴力伤害、毁坏财物、加害亲属、揭露隐私、破坏名誉等威胁、恫吓执行人员,转移、隐藏可供执行的财产,命令停止侵害仍不停止侵害而故意为之等等,又采取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如对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置之不理或者躲藏、逃避等;既可以采取暴力的方式,又可以采取非暴力的方式;既可以公开抗拒执行,又可以是暗地里进行抗拒。不论其方式如何,只要其有能力执行而拒绝执行,即可构成本罪。
  2、执行义务人构成拒执罪的前提
  如果没有能力如执行义务人本身无执行财产而无法履行判决、裁定所确定的义务,则是无法、不能执行,而不是拒不执行。所谓有能力,是指根据人民法院查实的证据证明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具有履行特定行为义务的能力。行为人在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生效后,为逃避义务,采取隐藏、转移、变卖、赠送、毁损自己财物而造成无法履行的,仍应属于有能力执行,构成犯罪的,应以本罪论处。
  3、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本罪
  情节尚不属于严重,即便有拒不执行的行为,也不能以本罪论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
  (1)在人民法院发出执行通知以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依法查封、扣押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2)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在执行中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3)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执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4)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围困、扣押、殴打执行人员,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5)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6)其他妨害或者抗拒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认定
  (一)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
  妨害公务罪指向的对象是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指向的对象是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其次,妨害公务罪的方法必须是用暴力、威胁的方法,而构成本罪不要求和这种方法。但是,在实践中,当事人用对执行人员实施暴力的方法阻碍执行,这既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又具有妨害公务的特征,通常认为,对执行人员使用暴力,目的是阻碍执行判决、裁定,所以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恰当。
  (二)本罪与故意杀人、伤害的界限
  当事人以暴力阻止司法工作人员执行判决、裁定,其暴力程度应以造成轻伤害为限度,如果行为人在抗拒判决、裁定执行过程中将执行人员或协助执行人员打成重伤甚至杀害的,则应按牵连犯的原则。
  三、拒执罪的处罚
  一般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黑龙江省北安市法院•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