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关于印发《销售1997年度新疆棉花的财政定额补贴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18 02:55:2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1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销售1997年度新疆棉花的财政定额补贴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销售1997年度新疆棉花的财政定额补贴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我部制定的《销售1997年度新疆棉花的财政定额补贴办法》,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将该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销售1997年度新疆棉花的财政定额补贴办法

附件:销售1997年度新疆棉花的财政定额补贴办法
现将销售新疆棉花(以下简称新疆棉)的财政定额补贴办法的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补贴范围和对象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自治区)棉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中华棉花总公司(以下简称供方企业)销售的1998年5月31日前库存的1997棉花年度新疆棉,由中央财政给予定额补贴。
二、补贴标准
供方企业每销售1吨上述补贴范围内符合国家收购标准的新疆棉,不分品级、长度,由中央财政补贴1500元(折合75元/担)。
三、补贴办法
(一)核实供方企业新疆棉库存。供方企业要全面清理1998年5月31日前新疆棉库存,经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签章后,于6月30日前分别报送财政部、全国供销总社。
(二)财政部根据供方企业1998年5月31日前新疆棉库存和销售进度,将补贴款按季拨给新疆自治区财政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
(三)新疆自治区棉麻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销售上述范围内新疆棉,要在下个月上旬内,凭棉花销售合同、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款凭证等有关资料,编报《销售新疆棉花财政补贴款申报表》(附表一),经财政部驻新疆自治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签章后,向新疆自治
区财政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申领财政补贴款。
中华棉花总公司销售上述补贴范围内新疆棉,要在下个月上旬内,凭棉花销售合同、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款凭证等有关资料,编报《销售新疆棉花财政补贴款申报表》,经财政部驻北京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签章后,向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申领财政补贴款。
(四)新疆财政厅、兵团财务局、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应根据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签章后的新疆棉净销售数量,按规定标准将财政补贴款如数核拨到供方企业在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专户。
(五)供方企业之间发生的销售,一律不予补贴。供方企业赊销的棉花,在货款收回后,才可给予补贴。
四、1998棉花年度新棉上市后,供方企业要相应剔除新年度收购、调进的新疆棉,不得混入原有库存。
五、1999年2月10日前,新疆自治区财政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应将供方企业1997年棉花年度新疆棉花的净销售量及财政补贴数量进行清理,编制《销售新疆棉花财政补贴款决算》及《销售新疆棉花财政补贴款清算表》(附表二),报送财政部
据以清算。
六、对新疆棉销售采取财政定额补贴办法后,新疆棉销售企业要努力改善服务,进一步降低费用,适当降低棉花销售价格,增强竞争力。
七、从1998年6月1日起停止执行《关于使用新疆棉生产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字〔1997〕126号)。对1998年5月31日以前纺织企业从供方企业购买新疆棉生产出口产品的有关退税办法仍按原办法执行。
附表:一、销售新疆棉花财政补贴款申报表
二、销售新疆棉花财政补贴款清算表

附表一:

销售新疆棉花财政补贴款申报表
199 年 月
编报单位:棉麻公司(签章) 单位:数量——吨 金额——万元
--------------------------------------------------------
| 供方企业申报补贴数量 | 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意见
库存地点 |------------------------|------------------------
|1998年5月31日|199年 月|申 报 补|1998年5月31日|1998年 月|应 拨 补
| 库存新疆棉花数量 |销售新疆棉数量|贴 金 额| 库存新疆棉花数量 |销售新疆棉数量|贴 金 额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签章)

附表二:

销售新疆棉花财政补贴款清算表
1999年 月 日
编报单位: (签章)
--------------------------------
项 目 | 金 额
------------------------|-------
一、1998年5月31日新疆棉库存(吨) |
------------------------|-------
二、1998年12月底新疆棉库存(吨) |
------------------------|-------
三、1998年6月至12月新疆棉净销售数量(吨)|
------------------------|-------
四、应收财政补贴款(万元) |
------------------------|-------
五、已收财政补贴款(万元) |
------------------------|-------
六、多拨(欠拨)财政补贴款(万元) |
--------------------------------



1998年6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境外登山团体和个人进出境物品管理规定

海关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境外登山团体和个人进出境物品管理规定

1992年3月10日,海关总署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登山事业的发展,加强对境外登山团体和个人进出境物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外国人来华登山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有关法规,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境外登山团体和个人进境从事《外国人来华登山管理办法》所列的登山活动,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其进出境登山用物品,统一由中国登山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登协”)归口管理,负责持有关主管部门的批件向海关办理物品报关、担保、核销、结案等手续。
第三条 境外登山团体和个人运进、运出登山用物品,由登山活动所在地或临近地海关(即主管海关)负责审批验放管理。
第四条 境外登山团体和个人运进、运出登山用食品、急救药品、防寒衣物、高山专用技术设备、燃料、氧气设备、易损的汽车零配件等消耗性物品,属于“特准进口物品”范围,经主管海关审核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的,予以特准免税放行。其中:各种食品每人每天共计限十公斤,防寒衣物及被褥每人每种限十套。
超出上述自用合理数量范围的物品,以及自用的烟酒,经海关核准后,予以征税放行。
第五条 境外登山团体和个人运进、运出登山用的通讯、摄影、摄像、录像、测绘器材和机动交通工具等非消耗性物品,属于“暂时进口物品”范围,由中国登协按规定向主管海关缴纳保证金后,暂准免税进境。其中运进无线电通讯设备和器材,需交验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批件;
随同登山团体和个人进境的境外记者运进的摄影、摄像器材,需交验外交部新闻司或全国记协的批件。
第六条 境外登山团体和个人以及随行的境外记者随身携带进境的上述“暂时进口物品”(机动交通工具除外),由进境地海关凭有关主管部门的批件和中国登协缴纳的保证金暂予免税放行;或者,验凭主管海关出具的联系单,作为转关运输货物,由中国登协负责转运至主管海关办理。
对上述人员携带进境的其它物品,进境地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有关规定验放。
第七条 境外团体和个人登山时采集的标本、样品、化石和在境内拍摄的音像资料以及测绘成果,由中国登协负责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出境时,海关凭中国登协出具的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件查核放行。
第八条 境外登山团体和个人一律不准运进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进出境物品。
第九条 经海关核准暂时免税进境的登山物品,不得移作它用,并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复运出境。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复运出境的,应由中国登协在规定暂准进境期限内,办妥正式进口手续,向海关结案。
第十条 登山活动结束后,境外登山团体和个人留赠给中方的登山用物品,由中国登协按本规定第九条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中外联合登山团体进出境登山用物品,海关根据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中外登山人员总数合并审批有关登山物品数量。具体手续参照本规定有关条款办理。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海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二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18号)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07年10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13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蒋巨峰

二○○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和促进地方志事业发展,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实施办法。

  本实施办法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史书、地方综合年鉴及相关地情文献。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执行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并监督实施;

  (二)拟定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志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制定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指导、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志书、史书、地方综合年鉴等编纂工作;

  (四)搜集、保存、研究地方志文献及其他资料,组织开展旧志整理工作;

  (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制定并实施地方志资源信息管理规范;

  (六)其他属于地方志工作机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编纂的总体工作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组织编纂以本级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编纂。

  鼓励和支持相关部门和单位编纂部门志、专业志等地情资料。

  第六条 承担编纂地方志的部门和单位,应保障工作条件和经费,其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结合;编纂任务较重的部门和单位的修志工作机构应有专职工作人员。

  第七条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编纂能力,能胜任所承担的编纂工作。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保守秘密,存真求实,全面客观地记述有关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地方志编纂人员的培训,并吸收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志编纂工作。民族自治地方应当吸收本民族人员参加地方志编纂工作。

  第九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加强调查研究,做到记述全面、客观、系统,观点正确,资料可靠,数据翔实,体例严谨,结构合理。

  第十条 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新设立的行政区域按照我省地方志工作规划组织编修。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建立志稿评议制度,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本级地方志书进行评议。

  第十二条 公开出版发行的省总体规划内的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实行审查验收制度。

  省级地方志书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的机构审查验收合格,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出版发行。

  市级地方志书由省人民政府成立的审查验收机构组织审查验收合格,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出版发行。

  县级地方志书由市(州)人民政府或者授权机构组织审查验收合格,报市(州)人民政府批准后出版发行。

  第十三条 以省、市(州)、县(市、区)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为职务作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其著作权由组织编纂的地方志工作机构享有,参与编纂的人员享有署名权。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收集、整理省内外相关领域的地方志资料及本地区的各类地方志;对本地区修志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料应当妥善保管;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复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对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可以获得适当报酬,但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资料。

  第十五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保存、开发、利用相关地方志。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志,通过建设方志馆、资料库、网站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健全地方志信息资源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开展地情咨询服务活动,利用方志馆、资料库、网站等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地情信息和咨询服务。

  第十七条 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审查验收、批准将地方志文稿交付出版的,依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